14岁亲身穿过红灯街的所见所闻,让精英教育在我身上显得更加可笑父母希望我生活体面,砸锅卖铁送我去好学校,接着有幸被教授们指点:要有治学人文关怀他们恨不得所有学生都成为学者或知识分子,一同振臂疾呼改良“乌合之众”。本质上他们教我做人要高级,要骑在别人头上去争夺话语权。
但这个世界并不高级,有太多“低级”群体存在,我不能假装没见过堕胎的女孩,女人撅起白花花的屁股,农民工扭捏地走进了粉红色的理发店,所以我没法躲在象牙塔里去假装相信写篇论文就能改变浩浩荡荡上下五千年的传统和偏见。这些他们当然知道,但还是希望我高级,这样才能维护一个群体的体面,不然就滚开。可是,不齿甚至鄙视堕落的人却天天说想要拯救堕落,不是很荒谬吗?
关于“高级”之流的“虚伪”,无论他们有意或无意去维护那点儿可怜的面子,当平日里装人的压力得以释放,反而更夸张变态(参考金融圈酒局,并非特例),他们或许不屑于50块一次的嫖妓,但对上升到精神层面或资源置换为目的的肉体交易大加赞赏。但每每遇到“高级”人饭局上的投怀送抱或恶意调戏,只有长长。久久地恶心他们的性器官在西装革履下沉默地喊着:进来呀,进来呀原来淫而不脏是高级人的高级之处。
我反感无病呻吟,
同时也不喜欢把视角瞄准在单一的个体上,
我更乐意去描绘一些“每天忙碌到有病也没空呻吟的群体”。
对于妓女,大家讨论的更多是“她们到底值不值得同情”,
这点我一点也不在乎,我相信妓女们自己也应该不在乎,况且这并不是我画“红色的皮”的初衷。
原作中的角色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人,
读完之后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
原来那个时代的那些面孔离我那么远,却又那么近。
没有人应该被遗忘,被记录的不应该只有伟大的人。
- - 切尸红人魔“红色的皮”
“红色的皮”的故事最后“我”回到那座城市,那条和妓女做邻居的街。无独有偶,这条街已经得到整治,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和热闹的商店,体面的上班族,穿制服的保安。那些站在街头的女人们又去哪儿了呢?在人人自顾不暇的世界里,或许没有人在乎。可是我们谁敢说从没有见过这个群体?或在见过后我们忘记了她们的存在呢?
我只是个特别膈涩的人,过着平凡的人生却操着中南海的心,边缘,底层人的故事总是很吸引我,我能做的只是把她们的故事推荐给你们。因为我想如果知道有人在乎他们的生存状况,或许他们会觉得日子没那么难过吧。